未来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谢青)“我们要重视科学教育,青少年科普活动就是在为同学们从小埋下一颗爱党爱国、热爱科学的种子。”7月15日,2025玉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 强国有我”人工智能科普思政讲座成功举办,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宏科为中小学生及教师代表带来了一场“科技味”与“思政味”交融的科普盛宴,不但科普了新型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知识,还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勉励青少年们保持好奇心,专注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图为张宏科教授 讲座
本次活动由未来网、共青团玉林市委、玉林市教育局联合主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九次全国少代会重要贺信精神,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移动专用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宏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蔺玉红,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钟永东,共青团玉林市委书记林夏、副书记梁冬英,玉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兴波,未来网副总裁管真真等出席活动。活动由林夏主持,玉林市优秀中小学师生代表和玉林市广西北部湾人工智能教育大赛的参赛学生们现场参加了活动。
在讲座中,张宏科首先介绍了计算机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迭代及人工智能的原理与应用。之后,他重点讲述了网络通信领域,指出传统互联网 “尽力而为” 的工作设计原理及存在的局限,介绍了我国在新型互联网研究上的进展。为了让青少年便于理解,张宏科教授还结合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低空经济等案例说明新技术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支撑,鼓励青少年未来积极参与到相关领域的发展中来。
图为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钟永东
此次“科技创新 强国有我”人工智能科普思政讲座走进玉林市,对于玉林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让青少年们在听讲、互动体验中近距离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
图为共青团玉林市委书记林夏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的举办地玉林青少年活动中心,是玉林市人工智能创新赋能中心。该中心于今年3月揭牌投入使用,是玉林市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今后将会在智能创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关键领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图为玉林市陆川县第二小学学生 陈相宇
现场参加活动的玉林市陆川县第二小学学生陈相宇告诉记者:“这次人工智能科普讲座,让我了解到了信息网络的强大,张宏科爷爷研究的新型互联网从无到有,从有到好,非常了不起。”
图为玉林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 王振华
玉林市第一中学高二18班的王振华说,“参与本次人工智能讲座让我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生活。我加入了学校的科技社团,在那里系统地学习了编程,并参与了赛事。我的成绩虽有波动,但这段经历如同磨刀石,让我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发锋利。”王振华说最想利用AI做两件事:一是自动化编程助手,让高效的AI简化重复的劳动;二是BUG修改助手,让AI智慧帮助程序员从错误与实践中不断进步。
图为现场提问
在现场互动环节,一位学生问张宏科教授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科技是什么时候?觉得当科学家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张宏科教授回应道:“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见过汽车、火车,第一次对科技产生兴趣是因为看到父母亲的收音机,能通过它听到广播、音乐和广告,他对此充满好奇。中学期间,他根据资料买了二极管,找了烙铁和板子自己焊接,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小收音机,确实能听到声音。作为研究网络的科研人员,当自己研究的网络在一些行业得到应用时,内心会比较高兴和安稳。”张宏科教授说,科学研究需要将原理转化为可用的系统,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和困难,需要反复琢磨、思考,当长时间思考的问题得到解决时,会特别高兴。此外,和硕士、博士生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时,即便到很晚也不觉得瞌睡,这种研究付出得到回报的满足感,就是当科学家的快乐。
图为现场提问
现场一位思政老师向张宏科教授请教:“AI 时代您认为青少年应该培养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您对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有什么建议?”对此,张宏科教授表示,无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各行各业,中小学乃至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都至关重要。首要原则是青少年应先学好学校要求的课程,把该学的课程学扎实。在学好基础课程、精力有余的前提下,张宏科教授建议青少年适当了解课外的国内外新技术发展动态,可适当听一些前沿讲座,但不能因过度关注这些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对于人工智能教育,张宏科教授表示,可根据个人兴趣在打好基础后进行探索。
图为共青团玉林市委员会副书记 梁冬英
共青团玉林市委员会副书记梁冬英表示,本次人工智能科普思政讲座活动旨在激发玉林市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热情,提升科学素养。团玉林市委今后将通过举办科普进校园讲座、主题活动日、举办竞赛等多样化形式,助力玉林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玉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与会人员合影
据悉,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部署,未来网联合点猫科技在2023年9月成立了科普校园平台,旨在面向全国中小学,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科普科教创新内容,鼓励他们参加丰富的人工智能科普公益活动,提高科学素养、激发科研潜质,助力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4年,科普校园《公益微课堂》第一季上线,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匡廷云、刘嘉麒、赵继宗,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乔杰等来自不同领域的多位院士受邀参加,用中小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和喜欢的表达方式,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他们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又引导中小学生主动去解锁中国的硬核科技知识。
未来网科普校园平台(kepu.k618.cn)
未来网“科普向未来”公益微课堂第一季卡通海报
今后,未来网将继续邀请科学家、人工智能编程专家、科普达人等专家学者等走近基层,通过开展主题讲座,提供前沿理论科普与实践指导,推动中小学更加重视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更加聚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领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